一、玻璃深加工專屬:冷水機的 4 大核心功能特性

玻璃深加工(鋼化、夾層合片、鍍膜)對溫度精度、冷卻速率要求嚴苛,溫度波動會導致玻璃鋼化應力不均(易自爆)、鍍膜層脫落(影響透光率),直接影響玻璃制品的安全性與使用性能。專用玻璃深加工冷水機通過高溫耐受、梯度控溫設計,滿足 GB 15763.2-2022GB/T 2680-2021 等行業標準要求,保障玻璃制品品質一致性。

1. 玻璃鋼化爐急冷系統控溫

針對建筑鋼化玻璃、汽車鋼化玻璃的鋼化工序,玻璃需在 650-700℃下加熱軟化后,通過高壓冷風急冷至室溫(冷卻速率 50-100℃/s),冷卻不均會導致玻璃應力分布失衡(自爆率超 3%)。冷水機采用 鋼化爐風柵冷卻系統:通過冷卻風柵內的銅制冷卻管,將高壓冷風溫度穩定控制在 25±2℃,同時配備 玻璃厚度聯動功能 —— 當加工玻璃厚度從 5mm 增至 12mm 時,自動提升冷卻水流速(從 2.0m3/h 增至 3.5m3/h),確保不同厚度玻璃的冷卻速率適配。例如在汽車前擋風鋼化玻璃加工中,穩定的風柵溫度可使玻璃表面應力達 90-120MPa(國標≥90MPa),碎片狀態符合 50mm×50mm 面積內碎片數≥40 的安全要求,自爆率控制在 0.5% 以內,避免因冷卻不均導致的玻璃在使用中突然破裂。

2. 夾層玻璃合片恒溫冷卻

夾層玻璃(如汽車夾層玻璃、建筑防彈玻璃)合片需在 130-150℃0.8-1.2MPa 下進行熱壓,熱壓后需緩慢冷卻至 40℃以下定型,冷卻過快會導致玻璃與 PVB 膠片剝離(脫膠率超 5%),過慢則延長生產周期(傳統冷卻需 2 小時 / 片)。冷水機采用 合片壓機梯度冷卻系統:第一階段通過壓機冷卻板將溫度從 150℃降至 80℃(降溫速率 3℃/min),第二階段通過冷卻風幕降至 40℃(降溫速率 2℃/min),總冷卻時間縮短至 45 分鐘 / 片。例如在 25mm 厚建筑夾層玻璃合片時,梯度冷卻可使 PVB 膠片交聯度達 75% 以上(國標≥65%),玻璃與膠片的剝離強度≥40N/cm,無脫膠、氣泡問題,符合《夾層玻璃》(GB 9962-2016)對粘結性能的要求。

3. Low-E 玻璃鍍膜真空室控溫

Low-E(低輻射)玻璃鍍膜需在真空室(真空度≤1×10?3Pa)內進行磁控濺射,真空室壁溫度過高(超過 40℃)會導致鍍膜層厚度不均(偏差超 8%),影響玻璃的遮陽系數與傳熱系數。冷水機采用 真空室夾套 - 靶材雙冷卻系統:一方面通過真空室壁內置的冷卻夾套,將真空室溫度穩定控制在 30±1℃;另一方面通過靶材冷卻回路,將濺射靶材溫度控制在 60±2℃(防止靶材過熱熔化,影響鍍膜成分純度)。例如在離線 Low-E 玻璃鍍膜中,穩定的控溫可使鍍膜層厚度偏差≤3%,玻璃遮陽系數(SC)控制在 0.2-0.4(符合節能建筑要求),可見光透過率≥70%,滿足《低輻射鍍膜玻璃》(GB/T 18915.1-2013)標準,避免因溫度波動導致的鍍膜層色差、脫落問題。

4. 耐高溫與防玻璃碎屑設計

玻璃深加工中冷卻系統易接觸高溫玻璃(700℃以上)、玻璃碎屑,冷水機接觸高溫部件采用 310S 不銹鋼(耐溫≤1200℃,抗氧化腐蝕),管路接口采用石墨密封墊(耐高低溫 - 200℃800℃,密封性能穩定);同時配備 玻璃碎屑過濾模塊,可過濾冷卻水中的玻璃碎渣(粒徑≥0.1mm),防止管路堵塞;針對鍍膜工序的高潔凈需求,冷卻介質(去離子水,電阻率≥10MΩ?cm)通過 0.22μm 微孔過濾,避免雜質影響鍍膜層純度。

超高溫熱泵機組(80度熱水機組).png

二、玻璃深加工冷水機規范使用:5 步操作流程

玻璃深加工對產品安全性與光學性能要求極高,冷水機操作需兼顧高溫適配與精度控制,以玻璃專用水冷式冷水機為例:

1. 開機前系統與玻璃類型適配檢查

系統檢查:確認冷卻介質類型與工序匹配(鋼化爐用工業乙二醇溶液,濃度 40%-50%;鍍膜用去離子水),液位達到水箱刻度線的 90%,檢測水泵出口壓力(鋼化爐 0.8-1.2MPa,鍍膜 0.3-0.5MPa),查看風柵冷卻管、真空室夾套接口密封狀態(無滲漏);清理玻璃碎屑過濾器,檢測冷卻介質電阻率(鍍膜用≥10MΩ?cm);

類型適配:根據玻璃類型設定基礎參數(5mm 鋼化玻璃冷卻速率 80℃/s12mm 夾層玻璃熱壓后降溫速率 3℃/minLow-E 鍍膜真空室溫度 30℃),安裝溫度傳感器(鋼化爐傳感器貼近風柵,鍍膜傳感器嵌入真空室壁),校準傳感器精度(誤差≤0.3℃)。

1. 分工序參數精準設定

根據玻璃深加工不同工序需求,調整關鍵參數:

玻璃鋼化:風柵冷卻水溫 25±2℃,水流速度 2.0-3.5m3/h(按玻璃厚度適配),開啟 厚度聯動模式,玻璃厚度每增加 2mm,流量提升 0.5m3/h

夾層合片:壓機冷卻板第一階段水溫 50℃(對應玻璃 80℃)、第二階段 30℃(對應玻璃 40℃),水流速度 1.5-2.0m3/h,開啟 梯度冷卻模式,降溫速率偏差報警閾值 ±0.5℃/min

Low-E 鍍膜:真空室夾套水溫 30±1℃,靶材冷卻水溫 60±2℃,水流速度 1.0-1.5m3/h,開啟 雙冷卻聯動模式,真空度低于 1×10?3Pa 時自動提升冷卻流量 10%

設定后開啟 權限分級功能,僅持玻璃加工資質人員可調整參數,操作記錄自動上傳至玻璃生產管理系統(MES)。

1. 運行中動態監測與調整

通過冷水機 玻璃深加工監控平臺,實時查看風柵溫度、真空室溫度、玻璃應力值等數據,每 15 分鐘記錄 1 次(形成產品質量臺賬)。若出現 鋼化玻璃應力不均(多因風柵冷卻水溫波動),需微調風柵水溫 ±1℃,小批量試鋼化(3 片玻璃)檢測應力分布;若夾層玻璃出現脫膠(多因降溫速率過快),需降低第一階段降溫速率至 2℃/min,重新合片測試剝離強度;若 Low-E 鍍膜層厚度偏差超 3%(多因真空室溫度偏高),需降低夾套水溫 2℃,同時檢查真空系統密封性,確保真空度達標。

2. 換產與停機維護

當生產線更換玻璃類型(如從 5mm 鋼化玻璃換為 12mm 夾層玻璃)或工序(如從鋼化換為鍍膜)時,需按以下流程操作:

換產前:降低冷水機負荷,關閉對應工序冷卻回路,排空管路內殘留介質(鋼化用乙二醇與鍍膜用去離子水禁止混用),清理風柵內玻璃碎屑、真空室夾套雜質;根據新工序重新設定溫度與流量參數(如夾層合片降溫速率降至 3℃/min);

換產后:小批量試生產(5 片鋼化玻璃、3 片夾層玻璃、2 Low-E 玻璃),檢測玻璃應力、脫膠率、鍍膜性能,確認無問題后恢復滿負荷運行;

日常停機維護(每日生產結束后):關閉冷水機,清理設備表面玻璃碎屑(用高壓氣槍吹掃),更換冷卻介質過濾器濾芯;檢測高溫部件(310S 不銹鋼)是否有氧化腐蝕,補充不足的冷卻介質。

1. 特殊情況應急處理

冷卻介質泄漏(鋼化爐中):立即停機,關閉風柵冷卻回路閥門,用吸油布清理泄漏區域(避免介質接觸高溫玻璃引發冒煙),更換損壞的管路或密封件后,補充冷卻介質并排氣;已鋼化的玻璃需重新檢測應力值,不合格產品全部報廢;

突然停電(Low-E 鍍膜中):迅速關閉冷水機總電源,斷開與真空室的連接,啟動真空室備用泄壓閥(緩慢恢復常壓),防止真空室壁因溫度驟變開裂;恢復供電后,先啟動去離子水純化系統,待介質電阻率達標后,逐步啟動冷水機,重新抽真空并試鍍膜;

鋼化爐風柵超溫(溫度驟升 10℃):立即降低鋼化爐加熱功率,啟動冷水機 應急冷卻模式(風柵水流速度提升至 4.0m3/h),同時減少玻璃進料量;待風柵溫度恢復至 25±2℃后,檢查冷卻管是否堵塞(用壓縮空氣吹掃),排除故障前禁止繼續鋼化,已超溫處理的玻璃需全部檢測應力。

三、玻璃深加工冷水機維護與選型要點

日常維護:每日清潔設備表面與玻璃碎屑過濾器,檢測冷卻介質液位、電阻率(鍍膜用);每 2 小時記錄玻璃應力、鍍膜厚度數據;每周用檸檬酸溶液(濃度 2%)清洗風柵冷卻管、真空室夾套(去除水垢);每月校準溫度傳感器(溯源至國家計量標準),對水泵軸承添加高溫潤滑油;每季度對壓縮機進行維護,清理換熱器表面灰塵;每年對高溫管路(310S 不銹鋼)進行壁厚檢測,評估氧化腐蝕程度;

選型建議:玻璃鋼化選 風柵專用冷水機(制冷量 50-100kW,適配 1-2 臺鋼化爐),夾層合片選 梯度冷卻冷水機(控溫 ±0.5℃),Low-E 鍍膜選 雙冷卻恒溫冷水機(真空室控溫 ±1℃);大型玻璃深加工工廠建議選 集中供冷系統(總制冷量 150-250kW,支持 3-5 條生產線并聯);選型時需根據玻璃產能與工序熱負荷匹配(如日產 1 萬㎡鋼化玻璃需配套 80-100kW 冷水機,日產 5000Low-E 玻璃需配套 60-80kW 冷水機),確保滿足玻璃深加工高安全、高精度需求,保障玻璃制品性能與使用壽命。